手机版
手机站
安卓App下载
微信公众号
网站首页
国际新闻
非洲新闻
中国新闻
English
体育大观
娱乐在线
军情博览
华人华侨
华媒广角
名企风采
理论前沿
记者直击
人物天下
魅力非洲
美丽中国
文学艺术
博客专栏
多彩生活
史海沉钩
人在非洲
专题新闻
视频中心
老 照 片
国际新闻
非洲新闻
中国新闻
English
体育大观
娱乐在线
军情博览
华人华侨
华媒广角
名企风采
理论前沿
记者直击
人物天下
魅力非洲
美丽中国
文学艺术
博客专栏
多彩生活
史海沉钩
人在非洲
专题新闻
视频中心
老 照 片
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>>
中国新闻
>>
查看详情
【今日广东·乡音】立冬食蔗齿不痛
来源:
西非在线
日期:
2020-12-03 18:17:44
点击:
1028
分享:
正所谓秋收冬藏,立冬宜进补是也。啃乌腊蔗,也是进补。中医认为,甘蔗入肺、胃二经。解馋的同时,它还可生津解渴。故“立冬食蔗”,向来是潮人爱遵循的旧例。
请点击链接收听音频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0qx0ybZa8lE35Q9tWRk-w
正值“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”的时节,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”,我想起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立冬之日,水始冰,地始冻。”立冬那天,突然就有了种仪式感。
正所谓秋收冬藏,立冬宜进补是也。俗话说得好,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;俗语又说“立冬有食补,春来勇如虎”。潮汕民谚更有言:“千补万补,不如食补。”可我该吃点啥?你可能想不到,我最后选择了几截乌腊蔗,来完成了这场仪式。
没错,啃乌腊蔗,也是进补。比起瘦长的竹腊蔗,乌腊蔗质地较为松脆。用清水洗干净后,直接用牙齿撕开坚韧的蔗皮,咬一块蔗肉,清甜的汁液便直淌进喉咙,真是舒坦。
中医认为,甘蔗入肺、胃二经。解馋的同时,它还可生津解渴。故“立冬食蔗”,向来是潮人爱遵循的旧例。而且植物纤维丰富的蔗渣可谓是口腔的“清洁工”,在口腔内被反复咀嚼,能把残留在口腔的垢物一扫而净,从而让我们一口牙齿更坚韧,因此更有“立冬食蔗齿卖(音译,意‘不’)痛”的潮谚之说。
资料图/视觉中国
潮谚又云,“二控蔗——坐食”。据说旧时田间有一种称“控蔗”的劈蔗比赛。“二控蔗”即比赛第二名,按规定第二名可获得甘蔗作为奖励,肯定有得吃,故曰“坐食”,意指稳操胜券。如今花上十来块钱,我便能轻松买上一根乌腊蔗,于家中“坐食”,岂非乐事。
实际上,“吃了不上火”的甘蔗,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也是情有独钟。唐代诗人王维在《敕赐百官樱桃》一诗中道:“饱食不须愁内热,大官还有蔗浆寒。”直赞甘蔗汁液具有清热之效;宋朝美食家苏轼的诗作《甘蔗》里记录:“老境於吾渐不佳,一生拗性旧秋崖。笑人煮积何时熟,生啖青青竹一排 。”这“青青竹”不就是甘蔗么?如果不好吃,苏老先生会委屈自己一啖就是“一排”?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也别有一番见解:“凡蔗榕浆饮固佳,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。”他更是将咀嚼甘蔗可生津、润燥之微妙,表述得明明白白。
转眼已是“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”。那日我在菜市场门口,看到一商贩拖着满满一三轮车乌紫发亮的乌腊蔗在兜售,便让商贩大哥帮我挑了一根。他麻利地削掉叶子和梢头部分,削去蔗节上的芽和气根,然后左手握蔗,右手拿刀,刷刷刷地劈为六截,最后用尼龙绳绑起来交给我。我便提着这几截乌腊蔗,晃晃悠悠地回家过冬了。 (羊城晚报2020年11月29日 责编:易芝娜)
编者按
本栏目欢迎投稿。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,以散文随笔为主,紧扣岭南文化。投稿请发至邮箱:hdjs@ycwb.com,并以“乡音征文”为邮件主题,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、身份证号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
作者 | 曾慧
编辑 | 木言
校对 | 朱晓明
审签 | 鲁钇山
上一新闻:
脱贫攻坚丨大凉山来了“佛山天使”
下一新闻:
国际锐评丨倒打一耙的莫里森把澳大利亚变成一个悲哀的笑话
相关新闻
暂无信息
友情链接
美国新闻网
百度搜索
电话:
00225 04030000
邮件:
619378122@qq.com
西非在线
版权所有 2022-2027
技术支持:
江苏御赐良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